剛剛出到社會後,在與朋友們的聚會中都會討論的一個問題 —「投資」,正確來說應該是「理財」。在畢業以前,我們都會靠著薪水微薄的兼職以維持日常生活的洗費,現在畢業不久,找到全職工作,雖然月入不高,但卻是比起以前多了不少,但是大家還是有些少積蓄。
從他們口中得知,他們都希望學習投資理財,讓自己累積下來的積蓄能為自己帶來額外的收入,雖然平時在IG、YouTube上都會許多人分享著理財資訊,但碎片化的知識卻讓朋友們感覺自己似懂非懂,因此也沒有開始有計畫地理財。
由於自己並不是出身於富裕家庭,因此在公開試後,開始思考該如何能夠脫貧,因此便開始自學理財,看書、看別人的部落格、看YouTube等等,不斷學習不斷嘗試,也慢慢得出自己的理財計畫。
由剛剛開始兼職開始,我便以「收入」-「儲蓄」 = 「支出」的這個概念,在先將收入扣除自己的目標儲蓄後,餘下來的才是開支,這樣下來,我能夠確保自己在每個月都能有一筆固定的儲蓄,而且因為可花費的金錢在扣除儲蓄後變得少了,因此我在花每一筆錢時都會先考慮是否有此必要,讓我很少會胡亂花錢。這就是我開始理財的第一步。
在持續的儲蓄過程中,眼看著儲蓄慢慢增加,我開始重視「通脹使購買力減少」的這個概念,擔心我的財富會減少,辛苦儲蓄的金錢白白消失,因此我希望可以藉著投資,在保護我的資產,順道再增值財富。
一開始,我抱著價值投資的理念,便選擇了投資美股。由於我要希望投資回報大於通脹,平均每年的通脹率約3%, 我的每年的投資回報率要大於3%,因而我選擇投資美股的「大盤指數」之一,S&P500 的ETF – VOO。VOO平均每年的投資回報率約10%,因此符合我的目標。
面對股市的波動,很快我所投資的VOO回報率便已經超過10%,因此我賣出了全部的VOO,不過VOO在我賣出後仍持續上升,使我錯過了其後的升幅,自此我便盯緊股市,希望把握每一個買賣機會,追逐股市的升跌,違背了價值投資的初衷。
在經歷個多月後,我發現自己並不適合這種交易方式,在投入大量時間和精神後,所獲得的回報卻不成正比,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應該要繼續以這個方法進行投資。
我重新思考「價值投資」的概念,明白到有價值的公司,即使股價會短期受到波動,但有價值的公司是仍可以利用自己所建立的優勢,不論經濟好壞,也能產生利潤,長期下來,公司的價值最終會在其股價上反映。
現在我投資股票的策略是買入有價值的公司,然後以最少5年為目標長期持有。我並不想我的時間讓一張張圖表和一堆堆數字佔有,我以一個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的方法來累積財富,讓我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,慢慢能達到生活自由。
股票投資只是我理財計劃的一部分,現在我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來經營,因此我會將我的資產分散分配,而且紀錄自己的收入和開支,每月定期審視資產變化。關於我的其他理財計劃,我將在未來再作分享。
「理財」這個話題所涉及的範圍很大,在短短的聚會並不能讓朋友們有深入的了解,因此我希望可以分享更多、更詳盡的理財資訊,而且應該有很多人都會希望能夠學習理財,讓辛苦賺取的金錢能夠為自己工作,累積更多的財富,因此我希望藉著這個部落格分享一些自己所知的理財知識,讓各位可以簡單地學習理財,更有方向去規劃自己人生。